「沒有證據,就不能亂定罪!」——了解罪疑惟輕原則

「In dubio pro reo」(拉丁文,意為「疑罪從無」或「存疑有利被告」)是現代刑事訴訟制度中一項核心原則,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古羅馬法,並在中世紀至現代歐陸法系與國際人權法中逐漸發展成型。

🔹 一、古羅馬法的起源
在羅馬共和國與帝國時期,儘管沒有明文規定「in dubio pro reo」,但實務上已逐步形成了「無罪推定」與「疑罪從無」的初步理念。
羅馬法強調程序公正,尤其是在刑罰重大的案件中,應以確切證據為依據,這為後來的中世紀法學打下基礎。

🔹 二、中世紀教會法與神學的發展
在12至13世紀的教會法與神學思想中,這項原則進一步明文化:
托馬斯·阿奎那(St. Thomas Aquinas)等神學家強調:人的生命與名譽應受到保護,因此刑罰須基於明確證據,不可妄加定罪。
這也與基督教教義中「寧可錯放百人,不可錯殺一人」的寬恕理念相契合。

🔹 三、啟蒙時代與法學體系的確立
隨著18世紀啟蒙運動與近代刑法理論的興起,如:
德國法學家 貝卡利亞(Cesare Beccaria)與菲爾巴哈(Paul Johann Anselm von Feuerbach)
他們主張法律應以合理懷疑為前提,對於證據不足的被告應給予無罪推定。
此時,「In dubio pro reo」開始作為成文原則寫入各國法典中,例如:
德國刑事訴訟法第261條、
奧地利刑法、義大利刑事訴訟法等。

🔹 四、現代國際人權法的體現
「In dubio pro reo」已成為普世法治原則,廣泛見於:
世界人權宣言第11條第1項:「人人被控犯罪時,有權被視為無罪,直到依法確定其有罪為止。」
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(ICCPR)第14條第2項
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

🔹 總結
拉丁語中文意義歷史階段
In dubio pro reo存疑時有利於被告起源於羅馬法,發展於教會法與啟蒙時代,現為國際法定原則
這一原則的核心價值是「保障無辜、限制公權力濫用」,是當代民主法治刑事審判制度的基石。


各國刑事訴訟或憲法中,關於「In dubio pro reo」(疑罪從無/存疑有利於被告)之具體法條整理,依國際與國內法律區分:
🌍 國際法規定
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(ICCPR)
第14條第2項:「對任何人提出刑事控訴時,在未依法證明其有罪之前,應推定其為無罪。」

🇩🇪 德國
德國基本法(Grundgesetz)
第103條第2項:
「若某行為在其實行當時不為法律所處罰,則不得因該行為予以處罰。」
(雖未明言 in dubio pro reo,但該原則為司法判決與學理確立之基本原則)
德國刑事訴訟法(Strafprozessordnung, StPO)
第261條(證據自由心證):
「法院應依其自由心證作出裁判。」
→ 根據判例學說:如心證不確定,即應依 in dubio pro reo 原則判無罪。

🇦🇹 奧地利
奧地利刑事訴訟法(Strafprozessordnung)
第6條:「若存在無法排除的合理懷疑,被告應被判無罪。」

🇨🇭 瑞士
瑞士刑事訴訟法
第10條第3項:「在證據無法達到確定之情況下,被告應推定為無罪。」

🇯🇵 日本
日本刑事訴訟法
第336條:「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時,應判無罪。」
最高裁判所判例
日本實務強調「合理懷疑理論」,即如有疑點不得作出有罪判決。

🇰🇷 韓國
韓國刑事訴訟法
第325條:「不能確信被告犯罪時,應宣告無罪。」

🇹🇼 臺灣
刑事訴訟法
第154條第2項:「不能證明被告有罪者,應為無罪之判決。」
此條被稱為「罪證有疑,利於被告」原則的明文體現。

🇺🇸 美國
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、第十四修正案:
雖未明文寫出 in dubio pro reo,但透過「正當法律程序」(Due Process)及「無罪推定原則」(Presumption of Innocence)建立。
聯邦最高法院判例:
Coffin v. United States, 156 U.S. 432 (1895):首次明確承認「推定無罪」與「存疑從無」是美國刑事正義制度的一部分。

🇫🇷 法國
法國刑事訴訟法典(Code de procédure pénale)
第9條第1項:「任何被告在被確定有罪之前,應被視為無罪。」

🇬🇧 英國
雖無成文憲法,依普通法與判例法原則,法院強調:
「控方負舉證責任,須證明被告犯罪達到超越合理懷疑(beyond reasonable doubt)」
如有疑點,陪審團應判被告無罪。

總整理表
國家/系統法條或來源條文摘要
聯合國(ICCPR)第14條第2項無罪推定
德國刑訴法 §261自由心證,不確定即無罪
奧地利刑訴法 §6存合理懷疑即無罪
瑞士刑訴法 §10有疑則無罪
日本刑訴法 §336證據不足即無罪
韓國刑訴法 §325無法確信即無罪
臺灣刑訴法 §154有疑利於被告
美國判例:Coffin案無罪推定與疑罪從無
法國刑訴法第9條無罪推定原則
英國普通法/實務證據須超越合理懷疑。



罪疑惟輕不是空談,是你該主張的權利!
🔍 有疑點?就要查明真相!
你已盡力表達「罪疑惟輕」,卻不知道該怎麼做?

📞 別擔心,政諭法律事務所提供免費諮詢
我們陪您釐清證據、強化主張,
在法律程序中,守住您的每一分權益。

⚖️ 政諭法律事務所 — 專業為您發聲!


📌聲明:本文經本所主持律師李明諭律師授權登載,內容僅供一般法律知識參考。
如需轉載,請務必載明出處「政諭法律事務所」並附上原文連結。


2025/08/16